出版物
照片
视频
播客
三天清真寺独修仪式彰显年轻一代的虔诚信念与自我反思
面对外界对伊朗年轻一代宗教信仰的质疑,伊蒂卡夫仪式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伊朗青少年对伊斯兰教的坚定信仰和精神追求。近年来,参与人数持续增长,年轻人的热情尤为显著。
一部以小说笔法记录伊玛目霍梅尼生平与斗争的纪实作品
《大阿亚图拉的特别使命》由礼萨·塔赫尔哈尼撰写,۲۰۲۳年首次由国际印刷与出版公司出版,以历史与小说结合的方式讲述伊玛目霍梅尼的生平、思想与斗争。
伊朗全国举行什叶派责任仪式,逾十万少女参加首场庆典。
۲۰۲۳年۲月,伊朗各地举办了名为“天使节”的系列宗教庆典,标志着少女们进入青春期的承担责任仪式(Taklif)。此次庆典由伊斯兰革命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主持,数千少女参加,气氛温馨欢快。随后,首次斋戒的青少年也迎来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彰显伊朗青少年深厚的伊斯兰信仰,反驳外界对其宗教信仰的误解。
伊朗民众在经济困难中慷慨捐助黎巴嫩,表达真挚关怀。
在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袭击、国际社会集体沉默之际,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出宗教号召,呼吁全国人民援助黎巴嫩。这场被称为“伊朗同心”的全国性援助运动迅速展开,数百万普通伊朗民众踊跃捐款捐金,即便自己也面临经济压力。这场援助行动不仅象征伊朗人民对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深切同情,更体现他们对犹太复国主义和美国政策的坚定反对。
疫情期间,伊玛目侯赛因宗教团体打破孤独,守护伊朗文化与信仰
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个人主义浪潮,严重威胁了伊朗高度社交的生活方式。伊朗众多传统习俗因疫情受阻,若无重大影响宗教与文化信仰。然而,伊玛目侯赛因的宗教团体通过严格遵守防疫措施,成功在全国范围内安全举办宗教仪式,维护了社会联系,有效缓解了疫情带来的孤独与社会损害。
易卜拉欣·阿克巴里·迪兹加赫新书以人性视角看贝鲁特
《贝鲁特》讲述了一位年轻纪录片导演从德国前往贝鲁特的故事,在地区动荡中,他发现了生活、爱与建设国家的新意义。
覆盖全国۲۰۰۰多所学校的“抵抗大使馆”行动,展现伊朗青少年坚定信仰与反犹立场
近年来,关于伊朗青少年“失去信仰”和“远离伊斯兰革命理想”的言论甚嚣尘上,但۲۰۲۴年爆发的“抵抗大使馆”行动,用行动打破了这种舆论操控的谎言。伊朗数十万名中小学生在全国范围内,以艺术与创造力表达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展示出对反犹太复国主义与反帝国主义立场的坚定信念。这场从校园中发起的群众性文化-政治运动,唤起了全球青年在正义与人道主义议题上的共鸣。
赛义德·哈米德的故事——被绑架的传教士与阿萨的复仇
《无奇迹的先知》是穆罕默德·阿里·罗克尼的作品,讲述了传教士赛义德·哈米德在前往村庄主持悼念仪式途中被绑架,陷入强盗的囚禁与自我内心的禁锢之中。
游戏、竞赛和互动应用,让۱۳本严肃历史书变得有趣可亲
在社交媒体主导的信息碎片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困难。“Hisstori” 项目用互动式工具和趣味形式,为伊朗 ۶۵ 万多名青少年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殖民史与权力结构的全新窗口。本活动通过游戏、App、社媒内容等手段,将 ۱۳ 本厚重书籍的知识转化为青少年能接受和喜爱的形式,掀起一股历史认知浪潮。
T